3分钟读懂汉服首饰|汉代不流行戴耳环?当时非主流成现代主流

3分钟读懂汉服首饰|汉代不流行戴耳环?当时非主流成现代主流

另四川成都郫县宋家林东汉砖墓出土的持镜陶俑上,亦可见陶俑耳部穿有珰形饰物。

东汉陶持镜俑 成都郫县宋家林东汉砖墓出土 图片源自四川博物院官网

汉代耳珰在文学作品中高频提及,材质多以琉璃为主,另有零星玛瑙与金银材质。

图片源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官网

从墓室壁画与汉代陶俑中可见,汉代妇女常将耳珰较细一端穿入耳垂上的耳洞,并固定在耳珰的细腰式部位,露出前后两端,可见汉代妇女的耳洞大小与今人相比显然要大上许多。

金质耳珰 广西贵港市新卖牛岭八号墓出土 图片源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官网

珥珰

《苍颉篇》中曰:“耳珰垂珠者曰珥”。凡是耳珰上垂下有坠珠的形制,则可以称为珥珰,珰与珥的区别更类似于今天的耳钉与耳坠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第二十七》有“傅玑之珥”,索隐:“傅玑者,以玑傅著于珥”,珥上的坠饰称为玑,在汉墓中曾发现过从珥上脱下的珠玑类坠饰,可惜系线最容易朽毁,很少出土有完整珥饰。

汉代珥珰 采自《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》

其他形式耳坠

汉代除了“耳著明月珰”的装饰外,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也常见有其他形制的耳饰,并且与今人所带耳环更有几分相似,如在宁夏、新疆、广西等地,曾先后出土过精美华贵的耳饰。

采自《中国古代金银首饰》

嵌绿松石金耳坠 易县燕下都辛庄头30号墓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

耳珰并未大范围流行

“头安金步摇,耳系明月珰”,虽然诗词中美人常戴明月耳珰,但汉代穿耳佩珰的习俗似乎并没有在汉族聚居地区形成风气。这或许是因为《庄子·德充符》里认为“天子之诸御,不爪翦,不穿耳” 为女性美的最高境界;又或许是《孝经·开宗明义章》中我们再熟悉不过的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”

无论如何,汉代以后耳珰不再流行,就汉族聚居区来说,女子戴耳环能够成为风尚的,直至宋代才真正开始大放异彩。

莲花化生金耳环 镇江丹徒县蒋乔宋墓出土 镇江博物馆藏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【参考文献】

1. 孙机 《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》 上海古籍出版社

2. 扬之水 《中国古代金银首饰》 故宫出版社

3. 徐光冀等 《中国出土壁画全集》 科学出版社

4. 孙晨阳 张珂 《中国古代服饰词典》中华书局

相关文章

国际菜大全:世界美食菜谱汇集
365bet平台客户端

国际菜大全:世界美食菜谱汇集

📅 08-21 👁️ 9546
自动化合集 - 机械动力 (Create) - MC百科
365bet新地址

自动化合集 - 机械动力 (Create) - MC百科

📅 06-30 👁️ 4994
欧洲杯竞彩推荐:德 国 VS 瑞 士
365bet在线注册

欧洲杯竞彩推荐:德 国 VS 瑞 士

📅 08-07 👁️ 8052